桑家古墓

作者: 郑乐天 字数:2786

  穿越农村,俯瞰田埂和广袤的土地,我想除了绿油油的天地和树木外,你总会看到不少大小不一的坟头,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殡葬文化可以说同时并存,统治者要建规模宏大的陵寝,显示自己的功绩或不可一世的灿烂一生,我去过最大的皇陵要算秦始皇陵了,众所周知,光他的陪葬坑就成了“世界八大奇迹”,要是真的哪天把他从土里挖出来,还不知道怎么冠名了。

  将相王侯的古冢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这和当时封建社会的制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当官的都要告老还乡,也就是现在的“退休”制度,所不同的是现在的人们很少会将自己的骨灰运回老家安葬,基本上都是就地想法安葬。因此古代官员的墓地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只是保存状态各有不同而已。

  平民老百姓,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好一些的朝代,没有战争,基本上还可以善始善终,遇到灾荒或者战事纷争,客死他乡就很常见了,普通人家要是生活还不错的,就可以买块地建一处祖坟地,前人祖先和后辈晚生死后都可以埋在一起,庞大的平民家族墓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老家的坟地很少能看到单个的,前文中我讲过的那个被我打开的棺幕就是孤坟一座,但是绝对是个例,老家的坟地,只有两块,但是毗邻,其间被一条通往沙坨里的路给分割开了,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同姓人,但却没有家族而言,只是比较集中而已。

  我当兵参加工作来到石家庄后,对当地的殡葬文化也进行了部分了解,这里和我老家完全不一码事,走到农田里,随意就可以看到孤零零的坟头,有单个的,也有几个的,但绝对成不了连片的气候,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人死后都埋在了农田了,而且这块农田几乎没有是自己家的自留田,因此,就给活着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本来占地不算小的坟头,都会随着田地主人的耕种会变的越来越小,毕竟没有谁家会愿意让死人抢活人的口粮,虽然以旱田为主,但作物每年总要浇灌几次,当农田中灌满水后,渗透到地下的水,难免会将亲人或祖先的棺材和骨灰浸泡,细想起来,这不是整个将先人泡在了水中,总觉得不是件很好的事,再说,我还没怎么听说水里有什么风水宝地可以让人建墓的先例。

  自己看着不顺眼没什么用的,本地就是这样,不知道这边阴宅的看法和其他地区有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屡见不鲜的。而我老家整片的坟地看起来还是比较科学的,不但后人祭祀方便,而且几百个坟头连在一起,我觉得更能体现“坟地”这个词的含义。

  桑家墓,顾名思义,就是姓桑的人家的墓。而且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坟地。

  桑家墓就在我们村的村北,离村边大约有一千多米的距离。

  上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就姓桑,而且他家也是外来户,加起来人口也超不过十个,我当时问他,桑家墓是不是他家的,他说不是,哦?

  “妈,村北边那个桑家墓是谁家的坟啊?”我急于想知道,所以就找母亲去问了。

  “小孩子,你管的事也太多了吧,谁家的坟管你什么事,记住,那个地方少去。”母亲不知道为什么懒得回答我的问题。

  “不说拉倒,我找别人问去。”我被母亲撅了回来,自己就溜达着走出了家门。

  大不了我自己先去看看,说实话,别看离的不算远,我还真没有到近距离看过这个桑家墓了。

  桑家墓也是建在田地中,和石家庄这边不同的是,它是建在了一个高出地面近两米的土台上,整个土台面积最少也有四五百平方,上面长满了柳树和杨树,从远处看就像一片小树林。

  我顺着田埂,小心翼翼爬上了土台,茂密的树叶立即将炙酷的阳光遮蔽了,一阵凉爽渗透到了全身,我慢慢的在上面搜寻着,转来转去我只看到了三个坟头,而且坟的规格样式和我们那普通的坟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坟头比较大而且很高,也看不到墓碑。

  “这有什么啊?还不让我到这来。”我在心里嘀咕着。

  “嘎……”一阵老鸹的连续叫声吓了我一跳,就见一只大喜鹊扑棱棱飞过了我的头顶。

  这时不知道从那挂起了一阵风,显得周围的环境异常的诡异阴寒,我站在这个人际罕至的土台上,不觉中有点恐惧的感觉,我赶忙撂着蹶子跑回了家。

  “姥爷,你给我讲讲村北边那个桑家墓的事呗!”一进门我就钻进了姥爷的房间,缠着老人家。

  “行!”姥爷对我的要求几乎是百依百顺,谁叫他最喜欢我这个外孙了呢。

  “说起桑家墓还真是话长,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了。”姥爷皱着眉头好像在回忆着些什么。

  “啊?还是打仗时候得事啊!那赶紧给我讲啊!”我一听立即来了兴致。

  原来,桑家墓里埋葬的人还真不是我们村地人,确切的说是三个冤死的人,大家只知道其中的一个人姓桑,后来大家就把这个墓地叫做桑家墓的,时间大概是一九四一年,那是正是日本在中国最牛逼地时间,当时我们这里还没有种植水稻了,也是以旱田作物为主,像什么麦子、玉米和棉花之类的。

  那年冬天来了三个外地弹棉花的人,手艺不错,很受村里人的欢迎,其中一个姓桑的是他们三个牵头的人,南方口音,具体是哪的人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可悲的是当他们来到村里干活挣钱的第四天头上,突然来了一群日本兵,至少也有一个中队的人马,迅速包围整个村子和交通要道,说是这片有共产党的地下党在活动,线报说就在我们村附近的这几个村里面,于是就挨家挨户的进行了搜剿,排剿结果,就是弹棉花的三个人不是本村本土的人。

  于是就将他们三个五花大绑的拉到了村北,并号令全村男女老少一个都不能少的集中到了这里,鬼子用尽了各种残酷的手段也没从这个三个人的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这三个人无论怎么辩解都没有用,打的三个人皮开肉绽、惨不忍睹,仍然是一无所获。

  其实村里的人也弄不清楚他们三个到底是不是地下党,毕竟是抗战时期,谁也不好说是或者不是,因为我们村东的沙陀上就曾经是个大的战场,解放军将日本军队打的大败而逃,并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由于装备太多无法及时运走,更不能给日本鬼子留下啊,所以就采取了就地把带不走的武器爆破毁掉了,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从哪里能捡到一些武器残片呢。

  没有得到任何收获的鬼子,就当着全村所有的人的面,挖了一个大坑,一个挨一个的将那三个弹棉花的人活埋了,人们是含着眼泪看完这一切的,但是手无寸铁的乡亲们面对扛着三八大盖的鬼子,除了悲愤还能做些什么呢?

  后来,狗日的鬼子走了,村里人就在活埋他们三个人的地方立起三个坟头,因为大家只知道其中姓桑的那个人,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桑家墓了,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吧。

  为什么前面说道这个三个人是冤死的呢?因为自此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都会听到这里有幽怨的男人哭泣声,悲悲切切,胆大的人偷偷的跑来这里听声,除了看到幽幽的鬼火,什么都没有,这个情况持续了很多年,才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事情过去了几十年,老辈人都去世了,就更少有人再提起或知道桑家墓的故事了。

  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啰嗦几句,去年夏天回老家休假,带着孩子到桑家墓的附近散步,却发现桑家墓已经消失了,仔细辨认了好久,才发现是从京唐港到曹妃甸港的铁路从这里驶过,不偏不倚的将桑家墓从地球上给彻底消逝了,要不是我用故事的形式少许记录一些,我们的后代也许根本不知道老家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铁路下还有三个不知道是从哪来而客死他乡的冤魂。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